思维本体学

  • 首页
  • 发展规划
    • 养生院介绍
    • 机构愿景
  • 老师简介
  • 原理解析
    • 正知正见
    • 实证原理及方法
    • 现象解析
  • 科研教学
    • 学术委员会
    • 科研方向
  • 课程介绍
    • 实证原理学习班
    • 本源中医学习班
  • 学员分享
  • 联系方式
  1. 首页
  2. 实证原理及方法
  3. 正文

【观心系列】三论观心

9 1 月, 2022 43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修行人在见道前观心往往容易散乱,有的是因为身体的不适,比如腿痛;有的是因为生活节奏快致使念头太多;有的是因为上座和下座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掌握不好。

腿痛往往是因为没有一定的静坐基础,一上来就采用双盘等难度较高的坐法,导致血脉不通而疼痛。身体如幻,不要过分强调坐姿,可以采用难度较低的缅甸坐,有利于跨过腿痛关。上下座的一些技术性问题:经过一段时间静坐,你会达到一种身体很轻松,头脑很清醒,念头不再纷乱复杂的状态。

但接下来,你的心会慢慢又开始乱起来,你很留恋刚才那种美好的状态,因此,你会竭力压制念头,想回到刚才那种状态。这是很错误的。这时候要下座,要不然,你会产生一种厌烦静坐的心理,甚至会逐渐发热汗出,产生身体困乏,头脑昏沉等反应。下座后要做一些运动,这些运动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大悲心的运动,比如拜佛、绕佛、经行等。要尽量达到一种微微汗出的程度,这样下一次上座就不会产生细昏沉和散乱了。

有的人因为生活中事务过多心太散乱,上座后忙于招架各种念头,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努力后,念头越除越多,终于败下阵来,再一次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。这种情况在知识分子中尤其多。他们在生活中用脑过多,运动量不够。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,大量运动后睡觉会很快,质量也很高,其实静坐也是这个道理。

经常静坐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,那就是入定和睡眠只是一念之差,从睡眠中学习禅定是最有效的。因此,上座前要做一些有利于培养大悲心的运动,达到微微汗出,稍事休息,然后再上座。上座后,心里要明白,我们的如来藏并不是没有思想,而是思想很活跃,头脑异常清醒,因此不要害怕念头。

佛法是相应法,只要我们和真心相应就一定能回到我们的家园。我们的真心以大悲心为体,因此就从这里入手。念佛也是这样,弥陀是慈悲的意思,口里念着慈悲,心里一定要慈悲要让我们的心一直保持在慈悲状态。心习惯于狂乱,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,你可以观想一些有利于培养大悲心的事情,比如观想护理受伤的可爱的小动物,看护稚嫩的小孩子睡觉等等,你交替着观想这些事情,因为不是盯着一件事观,这样心就不会厌烦,它会慢慢静下来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观这些事情要以自己的大悲心为根本,要着力于培养自己的大悲心,不要让事相把心拉走了。

就这样,口里念着慈悲(弥陀),心里培养着慈悲,不间断的持续下去。因为大悲心是禅定之母,你很快就会获得禅定的,而且这种禅定是很活跃的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,净土宗接引悲心重的上根人更快,社会上那些悲心不够的中下根人,往往把弥陀当做石头念,心里不相应,不慈悲,当然很难见效。

还需要注意的是,上座后一定不能动,哪怕是很微小的动作比如咽唾液,都能使你已经得到的似定美感消失殆尽。不过刚开始的时候,会有一个唾液很多的过程,这并不是坏事,可以分几小口用柔软心慢慢咽下,你会体会到即使如此轻柔微小的动作都能破坏你的心境。有时候你实在忍受不了身体的不适,不动实在不行,那就用柔软心极其缓慢地动一下,切忌动作力度过大。

总之,立足于大悲心的观心,能使你很快证入身空,渐次达到心空,最终回归久别的家园,家中那超越时空的自由自在,是你现在所无法想象的。

标签: 暂无
最后更新:9 1 月, 2022

xiaoyu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点赞
< 上一篇
下一篇 >

COPYRIGHT © 2021 orientalmeditatio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
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